2型糖尿病一般壽命能活多大歲數(糖尿病會不會縮短人的壽命)
專家小傳:鄒大進,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教授、主任醫師,上海市代謝與甲狀腺疾病研究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第六、七、八屆糖尿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
糖尿病被稱為“無聲的殺手”。中國疾控中心近日發布數據,從2005年到2020年,我國糖尿病死亡人數呈顯著上升趨勢,2型糖尿病的年齡標準化死亡率增長了12%。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鄒大進教授表示,一般來說,糖尿病會使人的壽命縮短大概9~10年。但生活中卻不乏八九十歲的高壽糖友,這些糖友通常具有以下7個特點。
體重相對標準,不胖不瘦。著名學術期刊《糖尿病治療》刊登過的一項研究顯示,BMI(身體質量指數)與人的壽命呈U形關聯,即太胖太瘦的人壽命都較短。鄒大進建議,糖友應當將BMI保持在20~24,男性脂肪百分比不超過25%,女性不超過28%。
控制好血糖、血壓、血脂。由于年齡、糖尿病病程、其他合并癥等因素均會影響個體指標控制,為了使糖友最大化獲益,鄒大進表示這三項指標應分人群進行個性化管理。血糖方面,可隨著年齡增大逐漸寬松,糖化血紅蛋白小于7%的目標適合于大多數預期壽命較長、無低血糖風險、尚無嚴重心腦腎病變的老年2型糖友;如果是80歲及以上的老人,則可將標準放寬至8%。在降壓降脂方面,高齡、一般健康狀況較差或已經發生嚴重缺血性心臟病的糖友,也要適當放寬降壓標準,血壓控制目標為140/90毫米汞柱以下;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根據不同情況分別降至低于2.6、1.8、1.4毫摩爾/升。
腸胃好、消化好、大便通暢。鄒大進提醒,糖友要樹立從牙齒到肛門的消化道全系統的保護意識。刷牙時,仔細清理牙縫,減少牙周感染;吃飯時注意進餐順序,先湯菜后主食,做到細嚼慢咽;如有腹瀉、便秘等情況,可在醫生指導下用藥調節。此外,定期做胃腸鏡檢查,防止消化道腫瘤的侵襲。
心臟好、循環好、手腳溫暖。據統計,約有60%的糖友死于心血管并發癥或伴隨癥。鄒大進表示,保護心臟功能就是要控制住每個心血管危險因素。除減重外,糖友容易心動過速,平時要注意監測心率。糖尿病患者的最佳心率是60~70次/分鐘,如果靜息心率超過80次/分鐘,最好遵醫囑用藥控制。此外,糖尿病易并發微血管病變,末梢循環差,“建議糖友常做踮腳運動,可提高下肢循環速度”,鄒大進說。
營養均衡、戒煙限酒。鄒大進表示,糖友選擇食物時要注意膳食平衡,種類盡量多樣。主食可以選擇粗細糧搭配的混合米飯或薯類;菜品中需適當增加優質蛋白質食物,如瘦肉、大豆、水產品、蛋奶制品等;避免油炸食品和肥肉、五花肉、動物內臟等含油多的食物。此外,戒煙限酒能使糖友壽命更長。研究表明,戒煙2~6年的糖友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降低17%,從不吸煙的糖友心血管發病風險降低41%。
適當運動。長壽的人,幾乎每天都有運動鍛煉的習慣。鄒大進表示,老年糖友防肌肉流失是第一位的。踮腳、深蹲等運動可增強下肢力量;舉小啞鈴有助激活上肢肌肉。糖友最好每天散步半小時以上,靜坐不超過1小時,隨時起身活動。
心態豁達。部分糖友對身體指標波動感到過分焦慮,以至于夜不能寐,鄒大進表示,要以豁達、科學的態度來對待糖尿病。“其實糖尿病控制得好,跟正常人沒什么差別,不少90多歲的糖友都還很健康,得病三四十年也沒什么關系,但一定要管控好各種因素,樂觀對待疾病。”鄒大進總結道。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需轉載請保留出處和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