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的中醫病機(中醫關于糖尿病的病機演變大致順序正確的是)
肺炎是呼吸系統常見病,現代醫學認為,肺炎是終末氣道、肺泡和肺間質的炎癥,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損傷、過敏及藥物等所導致。肺炎以發熱、乏力、咳嗽、咳痰為主要表現,有時可見濃痰或血痰。如不能進行及時有效治療,可能出現呼吸困難,更有甚者會快速進展為水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失衡、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肺炎在中醫領域沒有統一的叫法,核定病名時,更多稱為風溫肺熱證。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重癥醫學科主任梁群表示,中醫治療肺炎按癥狀區分,當咳嗽為主時,在治咳嗽的范疇內;當憋氣為主,喘得較為嚴重時,在治喘證的范疇內;當發炎較為嚴重,化癰成膿,在治肺癰的范疇內。肺炎病因寒、濕、熱、毒等不同屬性病邪侵襲,初起核心病機是外邪郁肺困脾,病變過程存在熱(火)、寒、濕、毒、痰、滯、結、瘀、燥、虛等病機變化,生活中受涼、淋雨、過度勞累、長期吸煙、與肺炎患者密切接觸可能是其誘發原因。
“與現代醫學相比,中醫治療肺炎的優勢可以概括為兩點。”梁群說,一是中醫從整體觀念出發,辨證立法,選方組藥。人體是有機的整體,平素穩態情況下保持著動靜相依、消長有序、陰陽平秘的狀態,一旦失常,則臟腑相關、猶如環鏈、交互影響。中醫從整體審查,辨別病變臟腑,遣方用藥,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二是中醫治療可以做到防微杜漸、去除宿根、副作用小。現代醫學治療肺炎的手段是使用大量抗生素,以犧牲整體管理的代價來換取局部病變細胞的死亡,往往是副作用大,仍無法解決其發病、發展等問題。中醫學自古就有“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防治原則,特別是病毒性肺炎具有傳染性,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患于未然”,才能達到最大治療效果。并且,中藥多為自然界的植物、動物,大多安全無毒,對人體損傷最小。針對不同人群,根據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原則,梁群總結了各地肺炎發病特點和病機演變。
東北、華北地處寒冷,其病邪屬陰,偏寒,寒邪凝滯而易傷陽氣,陽傷則水液失于輸布,加之當地人民嗜食肥甘厚味,極易導致痰濕內生。因此,東北、華北的主要病機以“寒、痰、濕”為特點。治療應著重把握“寒濕邪氣”的傳變規律,將助陽、通陽作為貫穿整個治療過程中的基本法則。
華中、華南及西南地區氣候濕潤,長時間陰雨綿綿,因此容易以濕邪而致病,其病機以“濕、寒、熱、毒、瘀、虛”為特征。治療時,應著重把握“濕邪致病”特點,以芳香化濕、淡滲利濕、苦寒燥濕、健脾運濕為治療大法。
西北地區,“燥邪”則成為不可忽視的因素,其主要病機為“寒濕伏燥”,寒濕與伏燥相互交織,阻塞胸肺,致使氣機升降失常,治療應根據其主次消長以調之,務必注意做到“潤燥不助濕,燥濕不傷津,以平為期”。
梁群將益氣活血解毒的理論融入肺炎患者的救治方案中,創立了“益氣解毒方”這一基礎方藥。此方對于肺炎患者,外邪早期促炎,中期達到促炎與抗炎的平衡,晚期協調氣機的升降出入,清除病理產物,達到人體陰平陽秘的平衡。梁群還提倡針灸、拔罐、推拿等方法治肺炎。
針灸治肺炎。常用穴為肺俞、膈俞、尺澤、魚際、太淵、內關。肺俞為足太陽膀胱經的背俞穴,可收斂肺氣;膈俞可清血分之熱;尺澤、魚際具有疏風清熱、泄肺化痰的功效;太淵具有理肺止咳的作用;內關疏利三焦、寬胸理氣。
拔罐治肺炎。在常規治療肺炎的基礎上,還可配合拔罐治療。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加速淋巴循環,以達到治療肺炎的目的。
推拿治肺炎。常選天突、膻中、乳旁等穴位,每天按揉1次,每次持續30分鐘。 針對日常養肺健肺,梁群給出了一些養生方法。首先,戒煙戒酒,年齡大于65歲或心血管疾病、肺疾病、糖尿病等患者可接種疫苗。其次,飲食定時定量,營養要豐富,多吃新鮮果蔬;生活要規律,勞逸結合;保持心情愉快,保持空氣流通。最后,進行適度體能鍛煉,推薦太極拳、八段錦和步行,以運動增強體質,抵抗病邪。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需轉載請保留出處和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