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喝水多好還是適量好(劉德華談養生少喝水)
一到夏天,各類飲品就閃亮登場了!什么冰咖啡、冰奶茶、水果冰沙......樣樣都讓人欲罷不能。
天氣熱,多喝水對身體確實有好處,但如果喝的水沒選對,對身體各大器官來說都是一種損害,如不及時改,可能讓身體越喝越差,這時再后悔就晚了!
那今天小編給大家盤點一下,身體各器官夏天最怕哪種水、最愛哪種水吧——
胃最怕冰水,最愛溫水
天氣一熱,愛喝涼水、冰水的人就越來越多了。晨起喝一杯,提神醒腦,運動后喝一杯,清爽解渴,真的太舒服了!
但是,經常喝冰水,胃可是太遭殃了。
原來,冰水會使胃腸平滑肌痙攣、胃黏膜毛細血管迅速痙攣收縮,導致胃黏膜缺血、腸胃蠕動失常,進而出現消化不良、胃痛、嘔吐、腹脹、便秘等癥狀。這種情況在運動時或運動后尤其明顯,大家一定要注意。
現在天氣熱,人的出汗量大,胃腸道的血管處于擴張狀態,一杯冰水下肚會刺激口腔和食道黏膜,可反射性引起頭部血管痙攣,誘發頭痛、惡心等。
因此,若為了胃好,建議在夏天少喝冰水。
冰水不能喝,那喝什么水對胃好呢?沒錯,就是普通的溫開水。
夏天人體出汗量大,汗液會讓身體流失大量的水分和電解質,喝杯溫水既能解渴、補充水分,還不刺激腸胃。
再者,夏天很多人都有開空調睡覺的習慣,室內干燥的環境也會讓人體更缺水,讓喉嚨變得又干又癢,此時喝點溫水,可以滋潤喉嚨,給身體補充水分。
腎最怕老火補湯,最愛桑葚水
我們常說,“夏不進補,底氣不足”。為了養養虧虛的身體,很多人(尤其是廣東人)都喜歡煲點老火湯喝喝。
不過,老火湯雖好,經常喝也可能讓腎遭了罪。
老火湯講究“煲三燉四”,即煲湯3小時、燉湯4小時。湯煲得越久,湯里的嘌呤含量會越高,長期喝這種湯,容易引發高血壓、高血酸等。
如果湯里面加了綠色蔬菜,煲得太久還會讓湯中的鉀和草酸鹽含量增高,長期喝,還會增加腎結石的風險。 所以,為了腎的健康,煲湯的時間就不要那么久啦。
建議:肉類湯煲1個小時左右,最長不超過2個小時;魚湯控制在1小時之內。三高人群、高尿酸和痛風患者、腎病患者,最好不喝老火湯。
那什么水對腎好呢?桑葚水就是不錯的一種選擇。
中醫認為,桑葚色黑入腎經,有補肝益腎、滋陰補血、潤燥生津的作用。《滇南本草》中就有提到,桑葚“益腎臟而固精,久服黑發明目”。
如果有心煩失眠、口燥咽干、盜汗遺精等腎虛癥狀,可以適當多吃點桑葚或喝點桑葚水。
Tips:吃新鮮的桑葚,要選紫黑熟透的,每次20~30顆;如果是干桑葚,可以與甘潤的冰糖合煮為茶,腎陰耗傷所致陰虛火旺者,非常適合飲用。
肝最怕果汁,最愛枸杞水
說到夏天的解暑飲品,果汁肯定榜上有名,但天天喝果汁,肝可扛不住。
果汁是不折不扣的高糖飲料。以蘋果汁為例,一個250克的蘋果,其中果糖、葡萄糖、蔗糖的總量加起來有35克,大約可以榨出150毫升的果汁。 也就是說,一杯500~600毫升鮮榨果汁里,就有100多克糖!含糖量都比得上同等容量的可樂了。
根據世衛組織建議,成人每天攝入游離糖(果糖、葡萄糖)最好不超過25克,再多也不宜超過50克。
一杯鮮榨果汁下肚,糖攝入顯然已經超標了。而過量攝入果糖會影響脂肪代謝,同時增加肝臟的負擔,從而導致脂肪肝,損害肝臟健康。
因此,若為了肝好,最好少喝果汁,可以適當多喝點枸杞水。
中醫認為,枸杞味甘性平,入肝、腎二經,有滋補肝腎的功效。
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枸杞能增強白細胞活性,抑制脂肪在肝細胞內沉積,促進肝細胞新生。
也就是說,枸杞不但能幫助預防脂肪肝、還能保護肝臟,因此,夏天喝水時,不妨放幾顆枸杞,享受美味的同時還可以滋養肝腎,一舉兩得。
食道最怕燙水,最愛蘇打水
有的人會覺得,天氣這么熱,誰會喝燙水啊?
還真有!愛喝茶的人多半就中招了!
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曾發布過警告:“飲用65攝氏度以上熱飲有致癌風險”。
簡單來說,太燙的水流經口腔和食道,會燙傷食管黏膜。如果食管黏膜反復遭受燙傷,可能會導致不正常的“異變性”細胞越來越多,日積月累,甚至逐漸惡變,最終可能演變成癌細胞,誘發食管癌。
其實,人體最適宜的進食溫度為10~40攝氏度,口腔和食管可耐受的最高溫度為50~60攝氏度。
因此,無論是熱水、燙水,還是此類滾燙食物,最好先晾一晾再吃再喝,而不是像常言道的“趁熱吃、趁熱喝”。
如果是想養護食管,平時可以適當喝點蘇打水。
蘇打水屬于堿性食物,對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來說,喝點蘇打水可以中和胃酸,抑制胃酸分泌,減少胃酸對食管黏膜的損傷,對食管起到保護作用。
對普通人來說,平時喝點蘇打水也對身體頗有益處,不妨試試。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需轉載請保留出處和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