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人群容易得急性心梗(心梗發作做好這6點或能預防)
7月1日,41歲的演員劉伯勛因心梗離世。
正值演員的“黃金時期”卻溘然離世,網友們紛紛惋惜悼念。
比起以往的震驚,近些年來,大家對于中青年人罹患心梗的消息似乎已有些“習慣”了。
而統計數據也支持了這一觀點。
據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統計,我國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達55萬,其中43%的人在40歲以下。
心梗早已不再是“老年病”!
有研究顯示,高壓力、情緒波動大、勞累過度、大量吸煙、飲酒等因素,是年輕人心梗的重要誘因。
與老年人心梗不同,青壯年心梗具有發病急、猝死率高的顯著特點。
這意味著,青壯年心梗往往比老年人心梗更為兇險。
因此,能夠及時識別心梗信號,對后續的救治顯得更為重要。
如何及時察覺心梗征兆?心梗發作時,身體會出現血或氧的“供不應求”,典型的心梗有以下幾個特點:
疼痛:近70%表現為胸痛伴大汗。胸痛常有一種緊縮感、壓榨感、壓迫感、燒灼感、胸憋、胸悶或有窒息感、沉重感。
持續時間長:心梗的胸痛持續時間較長,多超過20分鐘且不能自行緩解;常伴有放射痛(包括左上肢、右上肢及肩部)、惡心、嘔吐、氣短、呼吸困難等。
嚴重的心肌梗死可能導致血壓下降、神志模糊、一過性意識障礙、暈倒、尿量迅速減少等現象。
當然,比起上述的典型表現,現實中心梗發作的情形可能更為隱蔽和兇險。
因此,一旦出現以下表現,也建議盡早就醫:
心梗的不典型癥狀1.沒有明顯誘因突然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大汗、四肢發涼;
2.以低血壓、休克為主要表現,而無其他原因;
3.出現陣發性呼吸困難,不能平臥,伴有咳嗽、咳痰,甚至稀白或粉紅色泡沫樣痰;
4.以意識障礙為主要表現,如突發意識障礙、暈厥、偏癱等腦循環障礙;
5.無明顯原因,出現胸部以外其他部位疼痛,如牙疼、上頜疼、肩背疼,伴有心慌、氣短、出汗;
6.突發不明原因的暈厥;
7.近期不明原因出現血壓下降,并持續不能回升。
心梗,沒有時間可耽誤!對心梗患者的救治而言,早期疏通血管是降低死亡率的關鍵所在。
從發病開始算,理想的時間是120分鐘內。
如果患者的癥狀高度懷疑心梗,記住以下的正確做法:
平靜等待救援:陪同人員應第一時間撥打120急救電話,如果沒有病史或不清楚患者的情況,切勿隨便給患者服用藥物。
囑咐患者平躺:在等待急救人員時,讓患者平躺下來,保持安靜,打開室內窗戶,讓患者得到充分的氧氣,不要讓病人有過多活動。
如果患者出現心臟驟停,要及時進行心肺復蘇。
出現心梗千萬別做這幾件事喝口水先緩一緩。
自行開車去醫院。
非要去有名的醫院。
做支架猶猶豫豫。
年輕人如何預防心梗
據生命時報微信公眾號報道,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李劍為年輕人防心梗總結了
“4321”口訣:1 做好“4”方面
戒煙;
膳食搭配合理,以谷薯類為主,肉類適當,綠葉菜1斤,蛋奶充足;
每周保證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
將體重指數控制在25以下。
2 做好“3”監測
定期監測血壓、血脂和血糖。
3 避免“2”種行為
不要讓自己處于抑郁、焦慮等情緒中;
避免A型行為模式(競爭意識強,對他人充滿敵意,容易緊張和沖動)。
4 堅持“1”級預防
如果體檢時發現身體指標異常,或生活中身體出現不適,要盡早就醫,干預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心梗癥狀前兆9大表現,很多部位可發生疼痛(警惕心前區/偏頭痛等)
心梗癥狀有很多,及時就診其實就是挽救生命,它的發病率在45歲以下呈現上升趨勢,對于心梗癥狀要知道,這心梗癥狀前兆9大表現,就包括有很多部位的疼痛,不僅是心前區的疼痛,還可以發生偏頭痛,牙痛、后背疼等情況。...
2022-02-23 15:25閱讀全文 >>
心梗癥狀前兆9大表現,警惕在前胸/左肩/左腋下轉移的疼痛癥狀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需轉載請保留出處和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