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帶血就不一定就是痔瘡還需警惕腸癌找上門
人到中年,除了回家上樓前車里的平靜,還有在衛生間里只屬于自己的時光。每次上完廁所,難免會回頭看一下,“大便帶血,估計是痔瘡又犯了,最近太忙了,等等再說吧!”大便帶血,就一定是痔瘡嗎,也有可能是腸癌的信號,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痔瘡與腸癌的癥狀有哪些不同?
一、痔瘡和腸癌有什么不同癥狀
大便帶血除了是痔瘡以外,最大的隱患就是腸癌,據統計,有約90%以上的直腸癌在初期都被誤診為痔瘡。事實上,腸癌和痔瘡引起的便血有很大的差異。
1、顏色不一樣
①痔瘡:出血時顏色為鮮紅色。多在便后出現,血液大部分是伴隨著排便排出來后往下滴、與排泄物不混合,沒有粘液,因此一般是排便表層有血,便后手紙帶血。
②腸癌:引起的便血多為暗紅色,量一般不多,出血一般會混雜在糞便中間,且糞便中間還會有膿血黏液。
2、出血速度不一樣
①痔瘡:流血是在大便時才產生,所以出血量大,速度較快。
②腸癌:便血是由于腫瘤自身表層潰破,因此會不斷流血或出血,再加上直腸癌部位較高,因而血液速率會較慢,出血不像痔瘡便血那般顯著。
3、傷害不一樣
①痔瘡:流血會造成貧血。若長期性痔瘡便血,人體缺鐵嚴重,可能會造成缺鐵性貧血。
②腸癌:便血會導致病情進一步惡化。
注意:痔瘡和腸癌除了便血的差異,最重要的一點,腫瘤細胞會消耗人體營養物質,腸癌患者會出現體重減輕、疲勞、無力等癥狀。而痔瘡患者一般不會有這些癥狀。
根據最新的全球癌癥負擔數據顯示,中國2020年結直腸癌新發病例數55、5萬,平均每分鐘就有人確診為結直腸癌,死亡病例28、6萬人,平均每2分鐘就有人因結直腸癌離世,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腸癌發生率年輕化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在很多人的觀念里,似乎只有聽到“癌”字才感覺如臨大敵,對于癌癥在初期的身體報警卻視而不見,腸癌就是大家最容易忽略的癌癥之一。
40歲以后,建議一定要做腸癌檢查,結直腸癌的發生率會隨著年齡增長逐漸升高,在40~60歲之間呈顯著上升趨勢,40歲已經步入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壓力陡然增加,熬不完的夜,忙不完的應酬,缺乏鍛煉,體重增加,這些都會增加患結直腸癌的風險,而結直腸癌發病緩慢,早期沒有明顯癥狀,等感到身體不適去醫院檢查時,多半已經進入中晚期,所以一定要定期給身體進行體檢,身體如有不適應及時就醫。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需轉載請保留出處和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