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年齡段視力(不同年齡段居民收入)
正所謂:太陽是世界的心臟,心臟是人體的太陽。心臟在人體可謂是無可替代的重要,是維持人體各個系統正常運轉的關鍵所在。但遺憾的是,據國家衛健委發布數據顯示:心血管疾病占據我國疾病死亡率首位,每3名心梗患者就有1人死亡,死亡率就超過30%。而伴隨著社會發展,生活方式的改變,心梗也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屬”,其發病率越來越趨于年輕化。保護心臟要趁早,我們來看看不同年齡段該怎樣保護心臟。
一、不同年齡段保護心臟的方法
對比資料,預防更為重要,因此咱們需要提倡健康規律的生活方式。而在不同年齡階段,保護心臟的方法也有所不同,比如:
1、20-30歲
這個年齡段的人應盡量減少久坐時間,久坐不動會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無法清除動脈斑塊,每天可以抽出半小時做有氧運動,如慢跑或散步。必須戒煙,遠離二手煙和三手煙,以免增加患心臟病的機會;同時要注意飲食清淡,遵循低鹽低糖低油的原則,其中深色蔬菜應占一半以上,主食要多樣化,增加粗糧在主食中的比重;定期去醫院體檢,重點檢查血壓、體脂指數、心率、膽固醇、腰圍。在某些情況下,需要進行心臟成像檢查。
2、30-40歲
這個階段的人要多做戶外活動,飯后散步一小時。進入40歲以后,代謝速度變慢,容易出現腹型肥胖。飲食應以低鹽低油為原則,多吃綠葉蔬菜和水果,注意飲食多樣化,盡量用粗糧代替細糧,使用植物油作為食用油,遠離含有反式脂肪酸、飽和脂肪酸、加工糖和高鹽的食物,減少外出就餐次數,拒絕暴飲暴食;長時間處于壓力狀態,會使血壓升高,心率加快,損害血管內壁,學會釋放壓力,可以通過冥想、聽輕音樂和鍛煉來緩解壓力。每天至少鍛煉30分鐘,每周4~5次。定期去醫院檢查血糖、血壓、血脂,盡早處理睡眠呼吸暫停。
3、40-50歲
在這個階段,人們應該控制體重、血糖、血壓和膽固醇等。限制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攝入,同時減少紅肉和鹽的攝入。應注意飲食的多樣化,為身體攝取均衡的營養。可以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用白肉代替紅肉,多吃豆類和堅果;對于高血糖、糖尿病、超重的高危人群,應每年查一次血糖。
4、50-60歲
50-60歲之間,需要維護家庭和睦,減少不必要的爭吵。夫妻之間經常吵架,會使血壓、血糖、膽固醇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所以夫妻之間要多溝通交流,保持血壓血糖穩定,同時嚴格控制飲食;要知道自己心臟的狀態,如果出現胸痛不適,要及時去醫院就醫,不能一直拖延,“三高”人群嚴格遵照醫囑控制飲食,規范治療。
5、60歲以上
60歲以后,要記錄自己的健康狀況,記錄一天的平均血壓,適當運動。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所以到了60歲以后每年都要做一次血管超聲檢查;多吃綠葉蔬菜和水果,選擇富含膳食纖維的全麥谷物,保證每周至少有兩次魚類攝入,選擇低脂或無脂乳制品,應拒絕喝含糖飲料,遠離高糖食物。
總結:久坐、肥胖、抽煙、熬夜、過度勞累等都會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等心血管危險因素,進而共同誘發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生,從而引起猝死,大家要重視起來,改掉壞習慣,精心呵護我們的心臟。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需轉載請保留出處和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