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四季養生原則是什么呢
作者:小依 來源:原創 2020-09-18 107 標簽:
《黃帝內經》是一本綜合性的醫書,在黃老道家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病因學說”、“病機學說”、“病癥”、“診法”、“論治”及“養生學”、“運氣學”等學說,從整體觀上來論述醫學,呈現了自然、生物、心理、社會“整體醫學模式”。那么黃帝內經四季養生原則是什么呢?


春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春季養生要領:春季自然界一派生機勃發、欣欣向榮的景象。因此在精神、飲食、起居諸方面,都必須順應春天陽氣升發,推陳出新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


夏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于日,使志勿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季養生要領:夏季是天地之氣相交最為旺盛的季節,草木生長最為繁茂,夏季養生應順應陽盛于外的特點,注意養護陽氣。
秋
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
秋季養生要領:秋天氣候由熱轉涼,萬物成熟收獲,陽氣漸收,陰氣漸長,是由陽盛轉變為陰盛的關鍵時期,人體陰陽的代謝也進入了陽消陰長的過渡。因此,秋季養生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煉皆體現一個“收”字。


冬
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勿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
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冬季養生要領:冬季是一年中氣候最寒冷的季節,陽氣潛藏,陰氣盛極。因此冬季養生之道,應注意顧護陽氣,著眼于一個“藏”字。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需轉載請保留出處和鏈接!
上一篇:四季養生中八防的內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