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id="mqme6"></center>
<noscript id="mqme6"></noscript>
<noscript id="mqme6"><wbr id="mqme6"></wbr></noscript>
<center id="mqme6"><div id="mqme6"></div></center><noscript id="mqme6"><wbr id="mqme6"></wbr></noscript>
飲食養生 中藥養生 運動養生 人群養生 四季養生 經絡養生 養生茶 民間秘方

猴痘傳染嗎(痘痘通過什么途徑傳染)

作者:笑忘身是客 來源:花膠養生之家 2023-01-27 2811 標簽:

近日,又一種傳染性疾病——猴痘引發全球關注。自5月7日英國報告2022年首例罕見的猴痘病例(感染者有尼日利亞旅行史,現已康復)之后,短短十幾天,比利時、法國、德國、意大利、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就相繼報告了猴痘病例。截至5月21日,世界衛生組織報告稱,已有12個國家報告92例猴痘確診病例,另有28例疑似待查。截至本報發稿,報告確診病例的國家又增加3個,目前已達15個。世衛組織表示,多國出現未有非洲旅居史的猴痘病例,可能暗示猴痘病毒已在社區隱匿傳播;與有癥狀的病例發生密切身體接觸的人群中正在發生人際傳播。隨著夏季到來、聚集活動增多、監測范圍擴大,預計全球將出現更多猴痘病例。不過,世衛組織同時表示,由于新冠疫情采取的封控、保持社交距離、旅行限制等措施,猴痘疫情并沒有大規模暴發。

猴痘主要由接觸傳播 戴口罩、勤洗手都是最基礎的防護措施

猴痘是什么,危害有多大,會不會傳入中國?《生命時報》記者就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采訪。

猴痘和天花是“近親”,但傳染性和致死率沒天花高

猴痘是一種病毒性人畜共患病,其病原體猴痘病毒是一種DNA(脫氧核糖核酸)病毒,與曾在人類歷史上肆虐數千年的天花病毒是“近親”,同屬正痘病毒。1958年,科學家在哥本哈根的綠猴中發現了一種可引起實驗室靈長類動物發熱和起痘疹的病毒,并將其命名為“猴痘病毒”。但猴子并非主要攜帶者,相反,這種病毒可能會持續存在于松鼠、袋鼠、睡鼠或其他嚙齒動物身上。1970年,剛果(金)發現首例人感染猴痘病例。此后,中非共和國、剛果(布)、尼日利亞、喀麥隆等非洲國家也陸續出現猴痘病例。截至目前,猴痘的大多數感染都發生在剛果(金),且多為小規模暴發。例如, 2020年剛果(金)共報告6000多例人感染猴痘病例,2021年報告3000多例。發生在非洲以外國家的感染病例,通常與國際旅行或進口動物有關。

?猴痘病毒因為與天花病毒是“近親”,所以感染癥狀也比較相似,主要區別在于猴痘可導致淋巴結腫大。但相比天花,猴痘更溫和,傳染性和致死率更低,偶爾可傳染給人。一般認為,該病毒的 R0一直小于 1,人傳人能力較差。即使如此,猴痘病毒也已成為自世衛組織1980年宣布人類徹底消滅天花以來,對公共衛生影響最大的正痘病毒。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醫院感染控制中心主任黃勛告訴《生命時報》記者,人感染上猴痘病毒的途徑主要有兩種,一是由動物傳至人,比如直接接觸被感染的動物,它們的體液、血液或病變部位的膿液,或被它們咬傷抓傷;二是人與人之間的傳播,主要通過密切接觸和大的呼吸道飛沫傳播,比如接觸感染者的皮膚破損處、他們使用過的衣服、床單,或面對面交流等。因此,該病高風險人群常是醫務工作者、感染者的家庭成員和性伴侶。

世衛組織發布的公告也提醒,現有信息表明,人與人之間的傳播正發生于與有猴痘癥狀病例存在密切身體接觸的人之間。世衛組織負責傳染病防治的執行主任海曼則提醒,“現在看來,猴痘病毒已經以性傳播、生殖器傳播的形式進入人群,正在像性傳播疾病一樣傳播,這擴大了它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

潛伏期7~14天,接種天花疫苗有效性達85%

據了解,目前猴痘的致病株主要有兩種:剛果株和西非株。在非洲,感染剛果株的病例中,每10例有1例死亡;感染西非株的病例中,每100例約1例死亡。目前在歐美暴發的猴痘病毒屬于毒性較輕的西非株。猴痘病毒的潛伏期通常為7~14天,也可能為5~21天。感染后,患者最初的癥狀包括發熱、頭痛、肌肉酸痛、背痛、淋巴結腫大、寒顫和疲乏,典型表現是大范圍皮疹,往往最早長在面部,然后是身體其他部位,包括生殖器。皮疹最初只是黃斑,逐漸變為丘疹、囊泡、膿皰,最后結痂、脫落。有資料稱,患者出現皮疹第一天到皮疹消失的21天內均有傳染性。

黃勛說,總體來講,猴痘通常是一種自限性疾病,多數患者會在幾周內康復。此次歐美國家出現的猴痘確診者多數癥狀較輕,大多數人在2~4周內便自行痊愈。但兒童、患有基礎疾病、免疫力低下的人易發展為重癥,需警惕。尤其全世界根除天花后,各國均停止了為兒童接種天花疫苗。我國上世界80年代初也停止了,目前40歲以下人群對天花和猴痘普遍沒有免疫力,所以大家還是不能掉以輕心。

目前,臨床上還沒有針對猴痘的特效藥和疫苗,但世衛組織數據顯示,天花疫苗對猴痘病毒的有效率高達85%。美國《新聞周刊》5月19日報道稱,美國衛生部門已經訂購了價值1.19億美元的數百萬劑猴痘疫苗。5月18日,丹麥疫苗公司巴伐利亞北歐(BavarianNordic)也發表聲明稱,該公司已與美國生物醫學高級研究和發展局(BARDA)簽署了價值數億美元的疫苗合同。英國出現首個確診病例后,英國政府已經開始向部分醫療工作者或有猴痘病毒暴露風險的人群提供天花疫苗。

國內近期流行可能性較小,勤洗手是重中之重

世衛組織稱,此次多個“非流行國家”出現與疾病流行地區沒有直接旅行聯系的猴痘病例,這是“非典型”狀況,目前仍在調查感染源。這也說明,猴痘病毒已經在社區隱匿傳播,今后感染人數可能進一步增加。

此次猴痘疫情會突然大范圍暴發,一種可能是猴痘病毒發生了變異,使其更易傳播。美國國家公共電臺網站近日刊文指出,自上世紀80年代,猴痘病毒的傳播力已增加10多倍。另一種可能是由偶然事件催生,比如出現了“超級傳播者”。黃勛表示,這也可能意味著在歐洲或全球范圍內,猴痘病毒已經廣泛存在,但在新冠病毒“掩護”下,大家并未過多關注它,我們只發現了“冰山一角”。比如部分患者發病后未去醫院,導致傳播鏈條未能及時阻斷。英國衛生安全局最新報告也稱,部分猴痘病例的傳染源和傳播鏈條尚未明確,這可能意味著病毒正在隱匿地“人傳人”。

?由于猴痘的傳染源和鏈條尚不明確,黃勛認為目前無法完全確定流行趨勢。但與新冠病毒等RNA病毒不同,猴痘病毒屬于DNA病毒,遺傳物質更復雜,變異能力、速度更低,人傳人能力有限,大流行風險較低。而且,受疫情影響,我國國際通航較以往少了,所以猴痘近期在國內流行的可能性較小。但我們仍需密切關注猴痘流行情況,提前做好準備,開展猴痘的大眾科普和宣傳,加強類似癥狀病例的監測,以便及時發現輸入性病例,防止猴痘在我國流行。一旦發現疫情,應對40歲以下的人群緊急接種天花疫苗,以備不時之需。此外,感染患者需與可能有感染風險的其他人隔離開來。比利時衛生部門當地時間5月20日宣布,要求猴痘感染病例進行為期21天的隔離。比利時因此成為歐盟首個發布“猴痘隔離令”的國家。

黃勛提醒,無論是預防新冠肺炎還是猴痘,戴口罩、勤洗手都是最基礎的防護措施。猴痘主要由接觸傳播,洗手更是重中之重。此外,不要隨意觸摸野生或放養的動物,以及它們接觸過的任何物品,尤其不要被其抓傷或咬傷;如果不慎碰到腹瀉、脫毛、口鼻眼有分泌物、長皮疹的動物或感染者,一定要用肥皂、含酒精的洗手液徹底清洗雙手,普通家用消毒劑也可殺死部分猴痘病毒。一旦出現發燒或不明原因的皮疹,一定要盡快就醫。世衛組織則強調,為降低感染風險,在猴痘病毒流行地區應避免與野生動物接觸,特別是避免在無防護情況下接觸患病或死亡動物的肉、血液或其他部位,食用肉類必須徹底煮熟。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需轉載請保留出處和鏈接!

分享:

  
?
成人国产网站v片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