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肉病因由于什么引起的(增生結節幾類最嚴重)
一說到“息肉”“結節”,大家肯定都不陌生。畢竟,很多人的體檢報告上都出現過這樣的結果。當查出患有息肉或結節,大部分人都會感到焦慮,同時還感到很疑惑:為什么我會長息肉或結節?之所以會長息肉或結節,遺傳占很一大部分原因。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可控的外因,值得大家注意。我們就來聊聊有哪些因素會引起息肉與結節的發生。
不良習慣易引發息肉
息肉,就是人體粘膜面突出的贅生物,大多為良性,少有癌變可能,可通過病理檢查明確性質。
1、胃息肉
通俗地說,胃息肉,就是長在胃里面的肉疙瘩。臨床上,大部分胃息肉的惡變率都比較低。如增生性胃息肉和胃底腺息肉都屬于較為“安全”的息肉,而胃腺瘤性息肉的癌變率則相對較高。
不良的習慣是導致胃息肉形成的原因之一,如酗酒,常吃紅肉或腌制、油炸、辛辣食品等,都容易刺激胃黏膜,進而引起胃息肉。
健康小建議:改掉不良的飲食習慣,尤其是有腸胃息肉家族史的人;查出患有胃息肉者,需要遵醫囑定期檢查,及時治療。
2、膽囊息肉
膽囊息肉是各種膽囊黏膜良性隆起的總稱,發病以中青年為主。膽囊息肉在病理上可分為腫瘤性息肉和非腫瘤性息肉。一般情況下,腫瘤性息肉為單發,是可惡變的;非腫瘤性息肉多為炎性息肉或膽固醇性息肉,呈多發,一般不會惡變。
而容易引起膽囊息肉的飲食習慣包括:不吃早餐或很少吃早餐,飲食不規律;經常飲酒及進食油膩食物、高膽固醇食物、動物內臟。
健康小建議:規律飲食,少吃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還可以用山楂、菊花、決明子等泡茶飲用,有助于降低膽固醇;如果已經患了膽囊息肉,需要按時復查,及時治療,以防進一步病變。
3、腸息肉
大腸息肉是指長在大腸黏膜層的贅生物,包括腺瘤性息肉、錯構瘤性息肉、炎癥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及其他良性腫瘤。目前研究表明,80%的大腸癌由大腸腺瘤演變而來,而增生性息肉、錯構瘤性息肉也有癌變可能。因此,大腸息肉和大腸癌關系密切。
要預防腸癌,一方面,要及時處理腸息肉;另一方面,要注意飲食習慣,因為飲食是與腸息肉的形成息息相關的。而會導致腸息肉形成的飲食習慣包括:愛吃紅肉、加工肉、動物脂肪,以及熏烤、腌制等食物。
健康小建議:改變不良飲食習慣,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無花果、豆類、大麥、茄子、梨、綠葉菜等;患有腸息肉者,遵醫囑及時處理并定期隨訪。
不良的情緒易引發結節
結節,是一種圓形小突起,常生長于體表或人體組織,根據大小、形態、生長速度可推測良惡性。
中醫認為,結節無論發生在哪個部位,都是痰、淤、濕、邪氣凝結而成的。人是一個整體,正常健康的情況下,津液、氣血沿經絡、脈管循環不斷。生活遇事不順無法解脫,生活、工作的重壓導致情緒變化,情志不舒,則肝氣郁結。肝郁氣滯,人體的“氣”就不通暢,推動不足,產生痰、淤、邪、液等,最終凝結成有形之物,也就是結節。總的來說,結節的產生,大多和人的情志變化密切相關。例如,悲觀、焦慮的人,容易有乳腺結節、甲狀腺結節、肺結節等。所幸的是,大部分結節都是良性的,良性結節是對我們健康狀況的警示。我們可以通過調節情緒、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對癥方劑或藥膳的調理,讓人體維持較好的陰陽平衡。《黃帝內經》亦有記載:“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也就是說,當情緒平和,身體調和得當,正氣內存,自然就不容易生病了。
預防或調理結節小貼士:最重要的是情志,保持心情舒暢、情緒平和是重中之重。此外,還可以通過藥膳食療來進行一定的保健預防。山藥、玉米、茯苓、陳皮、白薯、扁豆、木棉花、五指毛桃等,都是很不錯的藥食同源選材,可以煮粥、煲湯,還可以做糖水。
最后要提醒大家,查出患有息肉或結節的,不必太過焦慮,注意去醫院定期復診,不要輕信那些不正規的醫院,也不要迷信所謂的消除息肉/結節“神藥”,放寬心態,該治療治療,該檢查檢查。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需轉載請保留出處和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