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機液壓油箱吸油濾芯(雙作用葉片泵轉子每轉一周完成吸油和壓油)
說到讓人“又愛又恨”的食物,高油脂食物絕對算一個。
比如,滋滋香的烤五花肉、肥而不膩的大豬蹄子、酥脆可口的油條等,吃起來那叫一個香!
然而,經常吃這些油脂含量高的食物,可謂百害而無一利。
油吃多了,對身體危害特別大!
而肥胖又被稱為“百病之源”,會導致很多疾病:
肥胖能對抗體內分泌的胰島素,使其變得不敏感,不能發揮正常降糖作用,引發2型糖尿病。
肥胖導致的糖脂代謝紊亂,還會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動脈血管不再彈力十足、暢通無阻,高血壓、冠心病、腦梗死等心腦血管疾病也悄然降臨。
小科普:胖不胖,算一算!體重指數=體重(千克)/身高(米)2
在我國,體重指數在18.5~23.9屬于正常,小于18.5為消瘦,在24~27.9是超重,等于或大于28即肥胖。
此外,長期攝入過量油脂,過量的脂肪會在肝臟細胞內堆積,肝會變“肥”,也就是脂肪肝。
如果不加以控制,肝細胞生物膜會進一步受損破裂時,就可能導致肝細胞死亡,還可能進一步引發肝纖維化,也就是肝硬化。
說到減少油脂攝入,很多人都會想到少吃油膩的食物,如上面提到的肥肉。其實,除了這些廣為人知的葷菜,還要警惕一些素菜和水果,看著很不油,但含油量可不小!
最“肥”的6種菜果,很多人都不知道 素菜類①腐竹
腐竹看著單薄,吃著也清淡,但實際上它“肥”得很。
要知道,每100克腐竹的脂肪含量足足有21.7克,這在一般的食物中都算比較高的。
雖說腐竹所含的主要是利于血脂的調節的不飽和脂肪,但過量的不飽和脂肪也容易導致能量超過機體需求。長此以往,就會誘發機體形成肥胖和高血脂。
而且,為了延長腐竹的保質期和增加其口感,商家常用油炸的方式處理腐竹。
這就讓腐竹在油炸的過程中“吸滿”了油,大大增加了腐竹的脂肪含量。
②茄子
茄子雖然不像腐竹自帶油脂,但它特能吸油。
因為茄子的內部結構屬于疏松多孔,就像一塊大海綿,在炒菜的過程中,會“貪得無厭”地吸油。
而為了口感,烹飪茄子的時候,往往需要加很多油。
仔細想想,如果你們家最近做茄子的菜比較多,那家里油的用量是不是要比以往多?
這樣一來,茄子就變成了妥妥的“吸油菜”。
③豆腐泡
看上去很素的豆腐泡,其實也很“肥”。
一是因為豆腐泡是豆腐油炸而成。
大家想想,這豆腐泡在油鍋里打滾過,能不肥嗎?
二是因為豆腐泡的內部松軟空洞,也像一塊海綿。
大家有沒有發現,在做油燜豆腐泡或用豆腐泡打火鍋時,豆腐泡總是鼓鼓的,還不是因為吸了“一肚子”油!
總之,這豆腐泡可謂集腐竹與茄子之大成:不僅自帶“油量”,還特能吸油。
水果類①榴蓮
現在正是吃榴蓮的季節,愛吃的朋友們有口福了~
不過,榴蓮也屬于一種比較“肥”的水果。
以100克榴蓮作計算單位,榴蓮含熱量153大卡(1卡=4.18焦耳)。
而在日常生活中,想要消耗掉153大卡熱量,至少要走5700多步。
②芭蕉
沒想到吧,看起來寡淡的芭蕉熱量也不低。
先曬出數據:每100克芭蕉熱量為115千卡。
這熱量快趕上榴蓮了!
所以,吃水果不能只看外表,別看芭蕉老實巴交的,你要一下子吃多了,熱量可要超標了。
③牛油果
牛油果,果如其名,油的含量超高。
因為牛油果的脂肪含量約為15%,比一般的瘦肉和魚肉(脂肪含量約3%~5%)還要高得多,比榴蓮高出3倍多,穩穩摘得水果中的脂肪含量冠軍。
雖說牛油果所含的脂肪酸以油酸為主,就是橄欖油和茶油中的主要脂肪酸類型。如果平時橄欖油、茶油吃得少,適當吃點牛油果,對均衡營養有利。
但是,再好的油,吃多了也會影響健康。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需轉載請保留出處和鏈接!